本報訊(湖南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何金燕 杜巧巧 通訊員 樓軍凱 王俊)“我們按照‘一個平臺指揮、一支隊伍執法、一張清單賦權’的要求,形成‘1+8’的綜合執法隊伍,同時,梳理高頻簡易綜合執法事項,構建了‘一體管理、一同檢查、一站辦案、一支隊伍’的綜合執法模式……”
4月11日,“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·全國媒體浙江行”采訪團來到了浙江“大綜合一體化”行政執法改革綜合試點區——紹興市柯橋區,了解背后的改革故事,探訪該地如何打造“基層智治”的縣域典范。
科技助力智治
當天,采訪團首先來到了柯橋區行政執法指揮中心,一個集成組織、事項、運行、分析等功能模塊的數字駕駛艙吸引了大家的關注。
“交叉執法、重復執法……這些執法‘難點’‘痛點’各地普遍存在”,柯橋也不例外。為了讓監管執法由‘多而粗’向‘少而準’轉變,我們通過數字賦能,雙向貫通浙江省“大綜合一體化”執法監管數字應用與基層智治系統,全面升級區行政執法指揮中心駕駛艙,使其成為可視化指揮、留痕化管理、協同化調度、智慧化研判的‘最強大腦’。”柯橋區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有了這個“最強大腦”,不僅全區執法相關數據一目了然,還能對案件發生頻繁的地區和領域進行預警。
今年以來,柯橋區通過行政執法指揮中心系統發現,紹興地鐵1號線地鐵口非機動車違停現象高發,群眾投訴舉報較多,通過系統分析以及執法人員實地查看,發現地鐵口非機動車停車位缺口較大,于是將問題向相關部門反饋。市政部門經調研,及時增設了地鐵口非機動車停車位1700余個,有效緩解群眾的停車難問題。截至目前,“執法大腦”已先后預警城市運行、道路安全等方面信息13起。
“小切口”撬動“大場景”
為了讓“大腦”更“智慧”、更“實用”,柯橋還以問題為導向,突出精準監管,聚焦“監管一件事”深度融合,通過“小切口”撬動善治之城建設“大場景”,打造了護航亞運、鑒湖漁歌、未來社區和安昌古鎮等多個子應用,使執法更智慧、有效。
紹興柯橋羊山攀巖中心是杭州亞運會場館之一,對場館及周邊環境監管是否到位關系著柯橋的城市形象。不久前,監控拍到在場館周邊存在建筑工地向河道偷排污水現象,信息很快通過柯橋區行政執法指揮中心的“護航亞運一件事”應用,發至齊賢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進行處理,3小時后執法隊便對處理結果進行了反饋。
“放在以前,這樣的處理速度很難實現”柯橋區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說。亞運場館周邊環境監管涉及大氣質量、環境衛生、交通秩序、消防安全等,以往都是各部門分頭來檢查,現在通過“護航亞運一件事”應用,柯橋將關聯的18個監管和執法部門的74項監管和執法事項進行了有效整合,同時集中力量打造了“治理云平臺”,實現亞運場館運行管理中發現的所有問題,都可以在第一時間分派至責任單位處理解決。今年以來,已智能傳感觸發事件1930余起,識別問題1840余個,目前全部完成閉環整治。
此外,柯橋還率先探索“行政行為碼”場景應用,開發了監管對象“一碼統管”智治項目,通過對商戶、企業等進行統一建檔賦碼,關聯相關執法信息記錄,同步制定分級監管規則,實現“一碼統管”。截至目前,僅齊賢街道就已實現409個執法監管對象入庫管理,通過“綜合查一次”,已生成行政檢查碼1163個,行政處罰碼14個,初步完成對監管對象的精準畫像。
標準化營房“一站式”辦案
改革試點以來,按照“一支隊伍管執法”的要求,柯橋組建了“1+8”的“綜合+專業”綜合執法隊伍,建立了執法工作體系標準。但在改革落地過程中,存在各執法隊伍分散辦公、聯動不夠,部分站所數字執法裝備不足、辦案辦公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問題。
為實現隊伍集中化、標準化、規范化管理,柯橋區大力開展標準化營房建設,采訪團當日到訪的柯巖街道綜合行政執法辦案中心便是其中之一。所謂標準化營房,就是一個集成辦公、辦事、辦案等功能的智能化一站式綜合執法辦案服務中心。
當采訪團走進柯巖街道綜合行政執法辦案中心,處處都能感受到數字賦能帶來的便捷高效。“街道為綜合執法隊配備了統一的數字裝備,將信息采集、指揮中心等平臺的智能設備標準化,實現案件從受理到詢問取證、法制審核、審批、結案全流程可視化、規范化。”柯巖街道相關負責人說。
“我們希望通過鎮街綜合執法隊營房‘物理空間’的整合,實現基層‘一支隊伍’有效融合的‘化學反應’,有力助推行政執法能力和為民服務水平不斷提升。”柯橋區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。據悉,像這樣的標準化營房,柯橋區16個鎮街已經實現了全覆蓋。
一審:龔沙
二審:羅霞
三審:何金燕
責編:杜巧巧
來源:湖南法治報